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和学科声誉>>正文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师德师风典型材料
2020-07-02 15:24 文 胡良斌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南华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无师德师风不良行为,无学术不端行为,从中涌现一批优秀典型事迹。具体如下:

(1)邱长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为了认真落实并完成自己的工作和教学,邱老师几乎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六星期天,除了公务出差,每天都是重复着“家里、办公室、家里、办公室”的循环,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虽然这样的工作单一繁复,却并没有妨碍邱老师在学术上的精益求精。生活中的邱老师为人和善、生活朴实、儒雅谦逊;工作中的邱老师潜心治学、精益求精、躬耕学术;学生眼中的邱老师博学睿智,风趣幽默,亦师亦友。这么多年来,教师——这个让邱老师无比自豪骄傲的职业,他倾注着自己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把学生从无知的荒漠引进知识的绿洲,用自己的智慧和阅历用心地替学生修直学术的道路,如默默无闻的树根,为使能让小树茁壮成长浇灌着无私的爱,期盼未来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一直以来,邱老师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向学生们讲述着好导师应具备的内涵和风采。

(2)雷泽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核燃料循环中铀矿冶、铀纯化、铀转化和固废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工作中的雷老师严谨细致,十分严厉,他总是告诫学生:“做学问就像做人,不能弄虚作假,要踏踏实实,否则自己将永远背负良心的不安和谴责的目光。”,生活中的雷老师认真细致、平易近人,他那无私的关怀总是那么淡然而又深入心田。他像一盏明灯,温润的光芒不仅照射着大地,更是一点一点感染着学生们的心。他如一缕青烟,淡雅的芳华不仅指引着正确的风向,更是一步一步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他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益友,有时似乎无处可寻,但却又处处存在。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关爱学生,以精湛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设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依托国家核科普教育基地、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写在戈壁沙漠上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使命与承诺。

(3)李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湖南省高校教学奉献奖、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教育工会芙蓉百岗明星,衡阳市优秀教师、衡阳市巾帼建功标兵。秉承先进教育理念,重视课程前沿引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提出并实施了“五三三”教学模式, 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和课内课外多学科交叉熏陶,采用并行、集成、互动的方式,将并行子模块和实践环节平行推进。在教学、科研、实践训练和社会活动中,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成性自主实践、科研等教学环节,增加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小组教学、自主讨论等并行教学内容,从而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达到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探讨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优化组合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最佳表现原则”。曾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009年《中国教育报》报道:南华大学教授李岚:在教书育人中找到乐趣。

(4)李必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要从事机械传动系统的CAD/CAM、激光加工技术、工程机械的优化设计、车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带学生走现场和生产企业,提炼工程科学问题。用现代CAD/CAM手段启发学生,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关心学生学术愿望与就业诉求和跨界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5)王剑彬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给予研究生启发和指导,充分利用教学和科研设备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同时注重学术教育与技能培养;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积极安排研究生参与实践和科研活动,教学一专一谐,有亲和力,有教无类,深得学生喜爱。

关闭窗口